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章 狄仁杰辅政为民:公正廉明,安邦定国(4/6)
将百姓赶入城中,强迫他们修复和制造守城器械,百姓们苦不堪言。狄仁杰到任后,深入了解情况,认为前任刺史的做法不仅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影响了农业生产。他果断让百姓返田耕作,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孙万荣知道狄仁杰被起复之后,因忌惮他的威名,不战而退。魏州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为他建立了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不久,狄仁杰调任幽州都督,获得武后赏赐的紫袍和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题写金字赞扬他,这充分体现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和肯定。

    神功元年(697 年),狄仁杰再次出任宰相。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百姓们对朝廷产生了不满情绪。狄仁杰深知长期征发百姓戍边会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于是,他上表劝谏,建议取消安东都护府,并恢复高氏为高句丽国的君主,同时停止江南地区的粮草运输,让百姓休养生息。尽管他的建议未被全部采纳,但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体现了他心系百姓、关心国家长远发展的政治智慧。

    圣历元年(698 年),武则天想要册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狄仁杰认为,人们依旧想念唐朝的恩泽,恢复李唐王朝对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于是,他极力劝说武则天册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后来,武则天让狄仁杰为她解梦,狄仁杰借此机会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母子关系比姑侄关系更亲密,若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百年之后可配享太庙;若立武三思,从未听说过侄子会将姑姑供奉在太庙之中。他的言辞恳切,有理有据,让武则天陷入了沉思。在狄仁杰的努力下,武则天于同年三月将原本在房州的李显暗中带回洛阳。在与狄仁杰的讨论中,武则天故意将李显藏在帐后,狄仁杰情真意切地哭着请求让李显入主东宫。武则天最终被他的真诚所打动,将李显唤出,答应立他为太子,并按照太子仪仗接李显入宫,使唐朝的社稷得以延续。

    四、晚年余晖:心系国家,善始善终

    久视元年(700 年),狄仁杰进拜内史,跟随武则天巡幸三阳宫。武则天曾答应胡僧去观看佛舍利入土的过程,当大队人马正要出发时,狄仁杰在武则天马前跪下,诚恳地劝谏她不要前往。他指出,佛舍利入土的仪式不仅耗费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