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一本书带你读懂中国史 > 第十章 狄仁杰辅政为民:公正廉明,安邦定国(3/6)
贞,镇压平息动乱之后,却纵容他的部将大肆勒索。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狄仁杰对此极为不满。他找到张光辅,当面斥责他的错误行为,声称他的罪行比李贞还要严重。张光辅作为宰相,位高权重,狄仁杰的直言让他恼羞成怒。回朝后,张光辅以顶撞宰相的罪名弹劾狄仁杰,导致狄仁杰被贬为复州刺史。尽管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但狄仁杰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为了百姓的利益,他毫不畏惧权贵的报复。

    三、两度拜相:安邦定国,匡扶社稷

    天授二年(691 年)九月,狄仁杰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武则天对他十分赏识,曾询问他是否想知道是谁在中伤他。狄仁杰则表示,他更看重武则天对他的看法,只要能为朝廷效力,他不在乎他人的诋毁。他豁达的胸怀和一心为公的态度,得到了武则天的夸奖。

    在宰相任上,狄仁杰积极为朝廷建言献策,关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当时,太学生请假由皇帝亲自批准,这不仅耗费了皇帝的大量精力,也影响了行政效率。狄仁杰提出太学生请假应由丞相和主簿负责,这一建议既合理又可行,得到了武则天的采纳,优化了朝廷的行政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

    长寿元年(692 年)正月,酷吏来俊臣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诬告狄仁杰谋反,导致他被捕入狱。当时律法规定,一被审讯就招供谋反能不判处死刑。狄仁杰深知来俊臣的险恶用心,为了保住性命,以便日后伸冤,他当场承认了谋反罪行。但他并未放弃,趁机将自己的冤情写在帛书里,通过巧妙的方式传递给儿子狄光远。狄光远收到帛书后,立即向武则天呈上,阐述了狄仁杰的冤情。武则天得知后,质问来俊臣,来俊臣却百般抵赖,并指使下属伪造《谢死表》。武则天决定亲自调查,在与狄仁杰的对话中,她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最终,武则天免去了狄仁杰等大臣的死罪,将他们全部调往地方并降职,狄仁杰被贬为彭泽县令。此后,魏王武承嗣屡次请求将狄仁杰杀死,但都被武则天驳回,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武则天对狄仁杰的重视。

    万岁通天元年(696 年),契丹首领孙万荣攻占冀州,河北出现动乱。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刺史。前任刺史为了对抗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