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了,他乘船亲赴扬州求娶荣氏时,立下的誓言。
他说,若负荣氏,家破人亡,不得好死。
以前,他是不信毒誓这种东西的。
眼见曾经的汝阳伯府落魄潦倒,却又忍不住相信。
家破人亡,不得好死。
前半句,似乎已经在应验了。
顾平徵心底发寒,身子微微踉跄,不自知的松开了陶氏的衣襟。
他没有负荣氏。
没有负荣氏!
这世上男子,皆是三妻四妾,他只是将陶氏当外室养在了府外,已经足够爱重荣氏。
荣氏身死,他才迎陶氏入府。
是荣氏自己福薄,怪不得他。
顾平徵勉强稳住心神,手掌紧撑在案桌上,急促地喘息几声,声音冷冽地问道“陶兰芷,你为何屡次对沈其山施以援手,又为何私下与他商议那等关乎荣氏嫁妆的私密之事?”
时至今日,顾平徵才幡然醒悟,后知后觉到陶氏提议为顾荣与沈和正缔结婚约的种种蹊跷之处。
当时,陶氏说,沈其山夫妇应允,若伯府允大小姐下嫁,愿立下契书,大婚后将大小姐的七成嫁妆送还伯府。
任何稍稍有几分羞耻之心要几分颜面的人家,都不会如此光明正大又理直气壮的谈论八字还没一撇的儿媳嫁妆。
也是他一时糊涂,既妄图将荣氏留给顾荣的丰厚嫁妆据为己有,又企图将顾荣这个忤逆不孝的女儿逐出伯府,从而轻易地被陶氏的建议所蒙蔽。
思及此,顾平徵死死盯着陶氏。
陶氏缀着眼泪的长睫颤了颤,心思陡然一乱。
她没想到,顾平徵会旧事重提。
“接济沈其山,是因半竹礵是其游历黔中澧州偶然所得,而后赠予了我。”
“至于妾身选中沈其山之子,除却不识沈和正的真面目外,更是私以为沈氏一门势微,好拿捏,不会有反噬的风险。”
“有老爷珠玉在前,沈其山算什么东西?”
“既不如老爷俊美潇洒,也不如老爷安富尊荣,更不如老爷有情有义,妾身就算是被猪油蒙了心,也绝不会弃老爷选沈其山那样一无是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