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前就说过,卿等或许不能再朝堂上有所作为,但大明若想中兴,就定离不开卿等。”
“朕能做的,也就是在地位和银钱上,不亏待了诸位。”
“臣等惶恐!”
众人听朱由检这么说,也都被吓了一跳。
朱由检摆了摆手,继续道:“好了,今儿个就先到这里,卿等都去忙吧。”
“臣等告退。”
待众人离开后,殿内仅剩朱由检和宋应星,以及方正化和王承恩等人。
“宋卿,你之前上的奏本,朕看了。”
“你想在新城建立一座藏书楼,将我华夏历代先贤所著书册, 尽皆收纳其中。”
“此事,朕准了。”
“至于科学院这边诸卿所著之书,卿可以刻印出来,存放于其中。”
“但朕有个要求,这些书籍要分门别类,经史子集,所有人都可借阅,但涉及我华夏技艺,以及科学院的书籍,只允许科学院的人前往借阅。”
“此事,朕会让厂卫严格审查。”
宋应星也知道朱由检顾忌,闻言躬身领命道:“臣遵旨。”
谢过朱由检后,宋应星又对其问道:“陛下,皇家在皇史宬和南京的那些藏书,尤其是那些海内孤本,是不是……”
朱由检转头看向王承恩。
“王大伴,此事交给你,除了牵扯皇家的一些隐秘事,余者尽数交由宋卿刊印成册。”
“臣遵旨。”
王承恩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经宋应星的提醒,朱由检也是猛地想起来了一件事儿。
“对了,重新编修过的永乐大典,宋卿也可以让印刷工坊那边,将之刊印出来。”
宋应星见朱由检答应,将大内的私藏拿出来,尤其是还愿意将永乐大典交给自己,心情也是极为的激动。
要知道,自永乐大典修编完成之后,除了有限的几位朝中重臣,其他人想看一眼,几乎是不可能。
现在皇帝愿意拿出来,实在是天下读书人的福祉。
“行了,此事你们就看着办吧,朕就先回宫了。”
和宋应星不一样,朱由检对这件事,倒是并没有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