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成色确实不错,但如果与钢铁相比,无论硬度还是韧性,差距都很明显。
就这样的铁块,打造普通兵器和铠甲都只是勉强凑合,拿去做耕田用的锄头,也很容易磨损,用不了多久就得更换。更别说用来制造更多、更强的机械和战争工具了。
就算不说别的,像这样的铁块,如果用来铸造火铳,哪怕其他工艺都能跟得上,最后做出来的火铳,大概也就是开两枪就报废的程度。还不如眼下朱祁钰改进后的火铳,要实在得多。
朱祁钰眉头微皱,仔细盯着炉子的风道、温度以及其他细节,丝毫不放过任何一点问题。不顾老工匠的劝阻,凑到离炉子非常近的地方,睁大眼睛观察炉膛中的每一个变化。为了搞清楚情况,他让人反复烧了好几炉铁块,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可以了。”
“今天就到这里吧,”他说,“这个炉子朕另有他用,你们到别处忙去吧。”
不过,那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依然留在朱祁钰身边,回答他提出的一个个问题——
这些问题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还好说,尽管老工匠们对背后的原理不甚了解,但他们多年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却能派上用场,多少能说出些门道;但碰到那些高深的问题时,即便是最资深的老工匠也只能硬着头皮作答,答案究竟对不对、有多少水分,就要靠朱祁钰自己分辨了。
整整两个时辰,朱祁钰几乎一刻不停地守在炉子旁。为了看得更清楚,他甚至将半截身子探进炉膛内部,详细检查高炉的结构设计,尽管这样做相当危险,但正因如此,他也从中发现了不少关键细节。随后,他又命工部拿来这些高炉的设计图,逐一对比琢磨,确认无误后才安心离开。
回宫后,他先到书房处理积压的奏折,然后又专门在院中划出一块地方,让工部运送各种所需材料过来,并安排几名技术娴熟的工匠配合自己的工作。按照记忆中的模样,一步步修改和完善,尝试重现曾经书本上学过的古法炼钢炉。
虽然这东西放到未来或者现代来看,已经是极其落后的技术,几乎无人会选择使用。但在当前这个时代,这几乎就是一种降维打击!无需经过额外加工,便可以直接炼制出合格的钢铁,在工匠眼中怕是堪比神器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