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闯关东》《白鹿原》这样的大部头作品,在林朝阳的新书面前恐怕也要相形见绌。
如此宏伟的作品,非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不可成。
“修改完了就发表?”
林朝阳沉吟着说道:“再等一等吧。等写顺手了再说,连我自己都不清楚要什么时候才能写完。现在就发,不负责任。”
在文学界,许多作家都尝试过写些大部头的作品,规划的内容看起来十分宏大,但真正落笔却写不出三分气魄。
有些人写出了前二三十万字就恨不得昭告天下,各种联络杂志社、出版社尝试发表、出版。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杂志社、出版社通常是很为难的。
像这一类大长篇作品,连作者本人都不敢保证他后期的创作质量是否能保持跟前期一个水准。
前面写得不错,万一后面的部分水准大降怎么办?
偏偏能写这一类题材作品的作家,往往还都有些名气,所以才会让人左右为难。
相较之下,林朝阳的态度无疑要严谨和负责任多了。
洪子成面露钦佩之色,“这样的大长篇,最好还是保持稳定的创作状态。草率发表,很容易打断那口气,影响作品质量,得不偿失。”
“嗯……等全写完再发也不太现实,这部小说的内容太长了,我的计划是等进程过半了再陆续发表。”
“这个还是要看你个人的创作状态。”
又过了大半个月,林朝阳将新书第一卷内容修改完毕,没有急着继续创作,而是将书稿送到了燕大的王永兴处,请他帮忙斧正斧正。
送完书稿后又过大半个月,林朝阳才接到王永兴的电话,说要请他到家里谈一谈。
到了王永兴家,两人闲话几句,王永兴笑着说道:“年纪大了,看东西太慢,想着也慢,让你久等了。”
“您说的哪里话,是我让您受累了。”
说着话,王永兴拿出了笔记本,“现在记性不好,这书我边看,边写了些东西,权当是我的读后感吧。”
他态度谦和,林朝阳接过笔记本翻看。
“……朝阳同志此一部小说,要写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巅峰的百科全书,场面宏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