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濛见着人多,笑哈哈的对肖建国说道。
“不是我们面子大,而是大家喜欢今年这个举办地点。一听说我们要在这里办茶话会,个个都积极。”
肖建国的话略带恭维,但也是实情。
过去十几年里,小六部口的西院留下了大家太多的美好回忆。
现在虽说冷清了些,但只要有人愿意张罗,大家还是很高兴来捧场的。
茶话会没有什么固定话题,大家谈笑风生,聊着各自的近况和创作,偶尔插几句文坛八卦,气氛轻松融洽。
“老谢那剧本写的怎么样了?”林朝阳问刘恒。
“正写着呢,还有几场戏就差不多写完了。不过谢导对剧本要求比较高,后面还得调整调整。”
“有功夫吗?我听说你现在可是个大忙人啊!”林朝阳打趣道。
刘恒最近意气风发,前脚跟谢靳合作,为谢靳的新电影写剧本,后脚他夏天闭关写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在《燕京文学》第10期发表,广受好评。
不仅如此,不到3个月的功夫里,小说的电影、电视改编全都有了着落,刘恒说起这事来喜不自胜。
“嗐,也没什么忙的。《张大民》的剧本有别的编剧,我就是把把关。主要精力肯定是放在谢导这部电影上,这么大的投资,要是弄砸了,以后谁敢请我当编剧?”
“没事,电影要是砸了,怪也是怪导演。”
两人说笑着,陈健功插了一嘴,谈到了作品改编影视的问题。
新中国以来,文学和作家的地位被抬到了很高的政治地位,作家们的待遇和稿酬一度也很丰厚。
但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种气氛在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下陡然发生了转变。
给影视剧写剧本,成了一些作家捞外快的捷径,但这种机会基本只属于金字塔尖上的一小部分作家。
林朝阳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谈到这个问题,他是在场最有发言权的。
“影视改编对于作家和作品当然是有好处的,但这种事还是要以平常心来看待。
全国范围内,每年发表的作品成千上万部,真正能够被改编的又有几部?
其实在国内,作家这个行当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