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环境不好,香江繁华依旧,但整个社会的戾气明显加重了。
林朝阳约了刘以鬯喝咖啡,他家就在太古城附近,所以约在了太古城的咖啡厅。
服务生端来咖啡时满脸不耐,杯子与桌面碰撞发出突兀的一声,令人耳膜不适。
林朝阳面色如常,刘以鬯轻轻的摇了摇头,两人当然不可能跟服务生一般见识。
“一场金融风暴,多少人一辈子的积蓄付之东流,烧炭、跳楼自杀的人比比皆是,这样的环境太差了。”
“鬼佬不惜一切代价推高香江地价、房价不就是这个目的嘛。”
林朝阳轻啜一口咖啡,又问:“你们杂志现在怎么样?”
刘以鬯苦笑,“还能怎么样,就那样呗。本来销量就一般,这两年又下降了一些,不过也不影响什么。”
《香江文学》的式微,不只是这两年的大环境影响。
香江流行文化发达,自五六十年代起武侠小说、电影、电子游戏、漫画等众多娱乐手段各领风骚,文学本就是小众兴趣。
实际上,香江大多文学杂志、书籍本地消化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销往东南亚地区。
《香江文学》每期销量在2万份上下,只有不到1万册是香江本地消化的。”
聊着现今的社会氛围,刘以鬯又提到了林朝阳当年在香江写的几部小说。
《大时代》在林朝阳的作品序列中历来存在感很弱,却独独在香江存在感极强,每当股市有大动荡,必定会火爆一次。
出版12年,仅仅是在小小的香江一地,《大时代》就售出了200多万册。
小说上一次火爆是在金融危机的时候,从97年到98年一年多时间里卖了近80万册。
除了香江,《大时代》也乘着金融危机的东风在几个东南亚国家正经热销了一阵,再加上多年来在国内的销售,销量竟也一不小心破了千万册。
还有《寄生虫》这部小说,当年刚刚出版时便以精巧的布局、冷酷的用笔和惨烈的结局震撼了香江文学界和读者们,林朝阳更是由此被誉为“香江社会的精诚良医”。
不过在如潮的好评之外,小说在当时也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有些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