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的元旦到来之际,明报企业旗下的《天天日报》竟突然宣布,今后将联合香江地铁免费向公众派送报章。
当年《苹果日报》率先祭出减价大法,搅得香江报业天昏地暗,众多报社苦不堪言,这几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如今《天天日报》竟然宣布免费派送报章,这已经不是恶性竞争了,而是要掘了香江报业的根基。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香江报界巨大的声讨浪潮。
多家报纸公开抨击明报企业和陶玉书的这项决策,外界的口水一度将明报企业淹没。
面对外界的质疑和攻击,明报企业从始至终没有反击,不反击并不是因为心虚,而是因为稳坐钓鱼台。
别管业界骂的有多凶,读者是用脚投票的。
经历过前些年的减价大战后,《天天日报》的销量从原来的近20万份锐减至15万份,这两年销量起起伏伏,已经下跌到了每期13万份。
宣布免费派送之后,销量原地起飞,仅用了一周时间,销量便达到了惊人的50万份,销量冠绝香江报业。
《天天日报》一向走的就是平民路线,在它的免费冲击下,《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定位相同的竞争对手仅在一周时间内销量便暴跌3~4成。
有免费的,谁还花钱看报纸啊!
明报企业这一招直接打在了几家竞争对手的七寸上,让他们在措手不及的同时,充满了愤怒。
可愤怒归愤怒,同行们面对如此疯狂的竞争,一时之间也没什么办法。
他们想不通,《天天日报》这两年虽然销量下跌了一些,但每期还是有10万份以上的销量,一年下来仅仅是卖报纸的营业额就有15亿港元。
现在开放免费,不仅是这份营业额没了,还要蚀本为免费派送的报章买单,送的越多,亏得越多。
报纸要盈利,靠的无非是两样,一个是报章销售、一个是广告。
《天天日报》既然选择了免费派送,那么为的一定是扩大销量,拉动广告费的增长,也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亏损。
按照业内人士的预估,《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竞争对手的销量这一波最好的结果也是腰斩,甚至有可能只剩两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