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铁蹄哀明 > 第135章 浪费(2/3)
续道:“凡捶鸟铳,先以铁梃一条大如筋箸为冷骨,裹红铁锤成……”

    大概的意思其实就是先用一根筷子粗的铁条作为骨头,然后烧红了的精铁绕着这个铁条不断锤击,直至接合,在这期间为了防止里面铁条融化和黏连,还要不时将铁条抽出来冷却,最后这个基本的筒状就成型了。

    当然,这种做法是做不了长筒的,因此要取三根这样的相接。

    这种制作方法名为三段接合式制铳法,茅元仪还介绍了《纪效新书》当中所载的另外一种制作方法:“即鸟铳所贵在常时炼铁熟,两个相包。”

    简单来说就是在铁芯上卷成卷后再卷一层,

    其实,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制作鸟铳铳管的方式都差不多,就是将烧红了的熟铁在在一个铁芯或者钢芯上不断敲击,最后让其卷成筒状,甚至西方的铳管十分粗制滥造。

    万历年间的何良臣就在其所着的《阵纪·技用》中说:“鸟铳出自外夷……但不敢连发五、七铳,恐内热起火,且虑其破,唯倭铳不妨。”

    而且相对于来说,大明铁的品味并不高,八成以上都是贫矿,这种矿的杂质极多,所需要的锻造时间就更久,但发给兵仗局的银子都被盘扣了个七七八八,里面的工匠拿着微薄的月俸,还要计件,所打造出来的鸟铳品相自然不会好。

    加上大明的卒伍将校为了增加火器的威力,常常将火药以倍之燃放,又进一步增加了炸膛,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明北地的卒伍更喜欢用三眼铳,因为至少其不会炸膛,而且发射的是霰弹,面对骑着马快速突进到跟前的蒙古人和女真人效果更加明显。

    但知道后续火器演进的韩林自然知道三眼铳只是一个走了死胡同的分支,而火铳则是正途,当然,还有炮。

    “自然,精铁成管只是初步,最重要的就是这扩孔和刮镗铳。”

    就在韩林略微走神之际,茅元仪已经讲完了铳筒的制作,开始讲下一步。

    钻孔自然不是对着一个完全堵实的铁柱去钻,因为之前铁芯已经预留了一个筷子粗细的空洞,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用堕子钢将这个孔洞扩大,同时将内壁打磨光滑这样,才能让弹丸更好地出膛。

    这一步是最慢的,因为这是个十分精细的活儿,即便是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