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品,在供销社以平价销售。近年来,部分地区的集市和农村大集也开始由供销社统一经营和管理。与济平商行是一套班子体系相互支撑和配合。
赵宇一边吃饭一边谈,简单来说农场的经营和管理还算不错。供销社方面的物价可能稍微高一些。一般来说的话,供销社和济平商行一样,属于是官府单位,挣钱不是第一要务进行相关的民政服务和相关工作才是第一要务。价格应该是比较亲民的,不会太贵。
但是由于供销社体系作为外戚集团的盈利盘毕竟初期全面铺设,全靠财政肯定不行,所以他们也是往里面投入了的,他们是需要挣钱的。他们是需要盈利的,但应该不至于离谱到什么地步。东辽地区情况可能比较特殊,一些物资可能还需要关内运。所以价格稍微高一点,但近些年来东辽地区的建设力度已经不比关内差,甚至部分地区甚至能和老牌儿的江南这种地方相提并论。
吃完午饭之后,赵宇带着李忠去农场里的供销社看一看。供销社的情况基本上和历史上供销社差不多,虽然说目前玻璃被踢出了奢侈品,但是价格也是不便宜,肯定不可能奢侈到供销社这种小单位都能配备,所以用的是木制的。
供销社的社员是一个身穿统一制服的中年女人。一般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是作为福利岗,比如说地区引进人才,一般情况下会包家人的工作,供销社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含金量,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作为这种进行的。
中年女人见赵宇和李忠进来之后,起身开口说道:"你好,欢迎。两位看着面生啊,不是这个农场里的吧?"赵宇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嗯,我们从关内进来是来东辽探亲的,路过这里,吃了顿便饭,顺便买些东西。"
供销社的东西还算可以,价格上稍贵一些也正常。虽说帝国这几年一直在新政发展不错,但是就连基本的吃饱饭都还没有解决,价格虽然定的稍高一点,但是咬咬牙还是能买的,逢年过节还能买一些像是糖啊之类的。
赵宇打量了一眼供销社的产品,品质不可能说多高,但是是比较亲民的。买了些糖,帝国本土的粮食产业目前还比较困难,所以经济类作物基本上发展不大,不过已经在外邦建立了产业园区,生产之后拉回本土,所以像是糖,酒之类的特殊商品帝国的价格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