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圣天子 > 第341章 巡查东辽(七)(6/9)
,开口说道:"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是农场扫盲班最笨的一个学生。学了十几年,也只会几千个字。这名字是当年借住在我家的一个外地娃给我取的,我孩子的名字也是他帮忙取的,不然就我这没文化的给孩子取个贱名,以后走出去那多让孩子招笑啊。"

    赵宇又开口问道:"老哥,是干什么营生的?"李峰古开口说道:"俺以前充过军。后来军队大规模的改革,俺也就退了下来,后来报名参加了开垦团,隆昌建县后俺就留到了这里,现在先县办企业当工人,后来因为一些事情,企业破产又给我安排到农场,现在是农场民兵队的队员。每天就是操练。"

    赵宇闻言,连忙行抱拳礼开口说道:"原来是老战友啊。我以前也是当兵的。西宁边军的老兵。"军人之间的友谊建立的比较好,聊上几句之后,两人就彻底熟络了。

    赵宇也借机开口询问道:"李老哥,你们农场说实话,日子过的怎么样?"李峰古开口说道:"哎,这你可就说对了。当今天子可真是一个好人呀,要搁以前,咱们这些蝼蚁谁会管呀?这农场啊,日子过的真不错。唯一一点就是供销社的商品太贵了。家家户户,想买点儿东西,那都非常的困难,呐"

    帝国的供销社体系本质上是了处理一些问题,民间的货郎基本上都被供销社体系吸收了,为了就是把控这一环节。不过,由于相关利益问题,供销社体系一直是由外戚集团在拿大头,核心业务之一是为防止农产品售卖过于麻烦,比如说丰收的粮食,扣除缴纳的粮税,留下自家吃的以及种苗(农场体系和地方上基本上是统一进行管理的,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发展日益加强,基本上已经开始放开允许自家处理。不过,各农庄和农场也会留一份备用。)

    以及乡镇和村社,要留一些作为预备粮,防止大旱大灾之外,剩下的多数情况下是要售卖换钱搞农产品的。帝国的粮业相关产业基本上已经把控到位,各粮行之间也基本上是帝国国家控股或地方控股的产业。

    所以粮食的收购一般情况下是各粮行或者是县级单位下到乡镇村社去收,这也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因此才成立供销社体系,作为这个中间商进行处理,同时考虑到相关的因素,住在农村的采买东西比较麻烦,供销社体系也承担一个粮价买一些日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