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牧渊:我在大渊搞扶贫 > 第584章 西夏军快速进犯 革新法稳步推行(3/4)
捧着几件羽绒大氅、羽绒背心进来了。

    “这就是羽绒服,用鸭绒、鹅绒做的,保暖得很,只是数量有限,暂时还无法装备给军队。今日几位既然来了,八叔、罗先生、林中书、王平章,见者有份,一会儿每人拿两件走。奉忠,记着回头给楚王、鲁王、定国公、曹国公也送几件过去。”祁翀没点杜延年和柳敬诚,众人也都心知肚明,这两人显然早就得了赏了。

    “谢陛下恩赏!”四人连忙谢恩。

    “陛下,那臣就不耽搁了,这就去找连掌柜!”祁榛记挂着公事,便不再耽搁,匆匆离开了。

    “昨日廷议之事,杜相如何看?”祁翀等人复又坐下谈起了官制改革之事。

    “就昨日廷议来看,增设二部、裁撤诸寺问题都还不太大,难就难在翰林院上。臣以为,诸位翰林的顾虑也不无道理,当然,陛下所言翰林院之弊病也有道理,臣一时倒也拿不定主意了不如听听诸位的意见吧?”杜延年斟酌着说道。

    祁翀也知道以杜延年翰林院出身的经历,让他主导裁撤翰林院的确是有些为难他,罗汝芳亦是同理,便不再问了,而是直接谈了自己的看法。

    “按照昨日诸位翰林的观点,翰林院的职能无非几点:修史、经筵、拟诏,朕以为,这三点都可以解决。

    其一,可以成立专门的文史馆,列于八部之外,国史修撰、图书典籍、起居注录都由文史馆负责,但是此文史馆就真的只是专注于文史,虽保留翰林之名,但不再有储才之义。

    其二,经筵讲学不必专备侍讲学士,内阁大臣、八部尚书都是博学之人,哪个学问还会比侍讲学士差不成?既然近侍重臣完全可以兼任,何必额外再设?

    至于拟诏嘛,这一点朕之前倒是忽略了。这样吧,内阁中设侍中郎十人,选年轻进士担任,品级不必太高,六品、七品即可,设侍中令一人,总领其众。每日两人到宫中轮值,如有简单诏令,让他们撰写便是了,其余八人在内阁辅助阁臣。侍中郎任期三年,到期便要外放,依其任职期间的表现核定官职。

    诸公以为如何?”

    “陛下这个设计倒是别具一格,这侍中郎是否就算是在内阁‘实习’呀?”罗汝芳抬头问道。

    “‘实习’?这两字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