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班长一天就得蒸两笼,但那时候生活真好啊。”
“那是,你头回过来的时候,小龙还没生,那时候家里别说吃馒头了,饭都吃不饱,给你上学的钱都没有……是我没用啊。”李青侠也感叹着。
声音都很低。
李建国在老家考的县一中,全县第七的成绩,可惜没上完,没学费,哪怕当时的校长觉得可惜,要替他垫上一学期五元的学费,但还是上不了——上初中要住校,也没生活费。
于是就只能放弃,辍学,然后回家干农活。
中原大地地少,李家人多,吃不饱,就跟着李青侠出去卖梨,卖姜。赶上那艰苦的三年,实在熬不过去,才跑的北疆。
那时候跑北疆的人不少,李建国有个很大的优势,识字。所以到了这边,立刻就被兵团给接收了,先到这个连队当了文书,一年后就成为司务长。
如果不是当时李青侠执意要求李建国回去,说不定现在李建国在兵团已经是相当级别的干部了,毕竟那是近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老爹,当时你咋让我大哥回去了呢?”李龙有些不解。他对李建国先前的这段历史知道个大概,并不是非常清楚。
“你爹我没本事嘛。”李青侠摇了摇头说,“我一个人,种地不成,做生意也不成,撑不起这个家……你哥哥姐姐又小,你老娘身体也不好,就想着让你大哥回来撑个门面。”
李龙明白了。这年头在北疆还没这个苗头,即使如此,大嫂娘家也差点儿被欺负。老家这方面非常严重,谁家儿子多,壮劳力多,那势大,就不受欺负,甚至可以欺负别人。
当时想欺负老梁家的那几兄弟不就是这么想的吗?只不过北疆这样行不通,他们踢到了铁板子上。
但在中原大地,至少在李建国他们所在的村子,这一条相当于硬规定潜规则。自家老爹一口子,就想着大儿子回来撑一撑场面吧。
李建国没说话,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要不要进去看看?”汽车已经到了那个连队门口,有些职工在门口好奇的看着吉普车。
团场领导,也就是团部的团长(非部队,兵团),或者场部的场长才能开上这样的气派的小汽车,这是哪个邻导?
“……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