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都用的少,为啥?不就是因为这个要花钱嘛。
李建国也看出来了,化肥的投入产出比很好,花一百块钱的化肥撒到地里,多打出来的粮食至少能卖个一百七八两百多块钱的感觉。
那就划得来啊。
但队里人不太清楚,在钱比较紧的时候,也不是很舍得这个投入,目前更多的还是依托农家肥。
李建国也不会主动去给他们说,人生的教训就是永远不会去吸取别人的教训,得自己感受到了才算。
常建林往回走的时候,看到还有人拉着苇把子往李家走,有多有少,都是说说笑笑的。
唉,刚开始到这生产队的时候大家都差不多,虽然不说是无产阶级吧,基本上都是一身衣服一套被褥就没啥了。
这些年过来,刚开始感觉都差不多,住的都是泥巴房,家具都是一件件凑起来的。
怎么这两年一下子变化就这么大了呢?人家都成老板了,自己还是替人干活的?
想不通,想不通。
李建国也没想到头天通知,第二天开收,这一天就收了近一千的苇把子,第二天又收了八百多。
原计划是二十天收完,眼看这样的情况,十天左右就收完了。
大家的干劲很大啊!
不过想想也是,苇把子虽然和扎大扫把一样同样需要割苇子,抽苇叶子,但扎起来比大扫把容易多了。
队里人又是在卯着劲,这一开始自然就多,后面就慢一点了。
第三天李龙带着宋明就过来拉苇把子了。
其实收苇把子的第一天,李龙就去了石城。
他开着吉普车去石城的时候,还是先去了姐姐李霞家里。
红琴还在上学,李霞在院子里缝着什么,看着李龙吉普车到门口,笑着起身迎李龙进来。
李龙看到李霞缝的是件小衣服,且不像红琴穿的,太小了,便笑着问道:
“姐,你这是给明明昊昊缝的?”
“是啊。这石城和玛且虽然离的不远,但没空去看两个孩子,我就想着缝衣服给两个孩子穿。”李霞进屋又拿了几件小衣服,还有小小的布鞋和袜子。
“嘿,看着真是不错!”李龙拿过蓝色棉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