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都有志一同的将药铺里最好的大夫名字报给了她。
陈韶将名字一一记录下来后,吩咐道:“从明日开始,你们四家药铺,一家一天,由你们报上来的大夫轮番到同春堂去坐诊。”
扫一眼几人,陈韶道:“就从康乐堂开始吧,明日康和堂,后日万和堂,大后日四珍堂,最后安仁堂。”
几个掌柜齐声称是。
他们走后,陈韶看着他们报上来的名单,又吩咐傅九:“你安排人去把七爷还有赵良柱请过来,还有罗树荣和王周利两家人。”
赵良柱来得最快。
得到消息后,他几乎是一路快马加鞭地来了。
上次陈韶问他愿不愿意跟着她做事时,他便已经有了答案。只是这几日陈韶不在郡城,他才一直忍着没有过来。下马进入太守府,强压着激动的心绪,疾步到了二堂跟前后,赵良柱停下脚步,稍稍缓上片刻,才抬脚走进去。进到二堂,揖过礼,不等她问,便道:“小人愿意跟着大人做事!”
虽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但陈韶还是忍不住宽了下心。能带着全村人致富,甚至凭本事半架空一个商行,这样有能力的人,还真是不好找第二个。
移步到偏厅,让他坐下来,又让蝉衣给他倒了杯茶后,陈韶问道:“有没有什么想法?”
赵良柱浅呷一口茶后,便要站起来回答,陈韶示意他坐下:“药铺的药材既托付给你了,以后来回话的机会也就多了,这要每次都那么多礼数,也不用做事了。”
赵良柱心头涌起暖意,“想法有,但不知道可不可行。”
陈韶温和道:“我这方面也没有经验,但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你且说出来,可不可行,慢慢商量就是。”
话是如此,赵良柱还是边说边看着她的脸色:“上次大人说不能按照个人喜恶,而不让某个百姓栽种某一种药材,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对。大人想想看,一个村即便只有十户人家,如果十户人家十个想法,那要如何管理?如果事事遵照他们的想法,是不是一个人根本照顾不过来他们?可多派人过去,那实际成本就会增加,这样一来,百姓也许能得到实惠,但我们的药铺肯定坚持不了几年。”
陈韶点一点头,并让他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