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中,上次大战损坏的陌刀、盔甲、弓弩、兵器,都已经修完。箭矢、弩矢、备用武器、铁蒺藜、油脂等皆加大制造,迅速至前线的军城。”
“按照大夫的吩咐,药物、绷带、烈酒,都已经准备足够。”
“陇右诸军和河西诸军一样,兵卒已经招募齐全,且经过训练。”
“此次以郡兵为基础,召集河陇民夫,组成约十万人的后勤队伍,在我们的后方,为大军辗转各种物资…”
刘晏一一向李瑄介绍各种物资的准备情况。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准备物资,肯定往多的准备,河陇的五万骑兵虽多,但凭借河西的钱粮,加上朝廷的衣赐,使他们能坚持到过年。
“以刘判官调度,为宰相之才啊!”
李瑄对刘晏的后勤管理十分满意,不愧是后世的名相。
后勤之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面面兼顾,筹备预算。
若不足要求,想想方设法去补足、完成。
“与大夫相比,属下不足为道,只是做了本职工作。大夫已具军功入相的资格,我们只想跟随大夫,延续大唐的盛世。”
刘晏谦逊地拱手,表达对李瑄的崇敬。
李瑄回长安一趟,又兼任河东、朔方,统御的兵马,自大唐建立以来第一人。
河陇诸府衙的幕僚得到这个消息后,皆与有荣焉。
因为他们都是李瑄一手提拔,如果无李瑄,有的幕僚还在为五斗米而折腰。
李瑄曾向僚属传阅李白写给他的信。
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
这样的描述虽然夸张,但刘晏感觉,李瑄将来必会完成。
“哈哈…刘判官一定能的。”
李瑄意味深长地说一句话后,又吩咐道:“传令下去,明日召集所有僚属,诸军主将。到府衙进行军议。”
“遵命!”
刘晏点头,他紧接着又向李瑄汇报其他事情:“大夫,河陇有大族的族长亲自向湟水赶来马牛羊、粟米、米,又献出一些金银珠宝,说是要犒劳将士…一共一百多个大族,牛有三千头,羊超过五万头,驮马两千匹,粟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