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这是找死啊!
他已经在想象李隆基勃然大怒,对李瑄革职查办。
“李将军请讲!”
李隆基并未发怒,面色严肃,微微抬手。
这让李林甫和文武百官大跌眼镜。
“臣建议在宫外筑思子台,纪念太子,前光王,前鄂王。由此表明陛下宽恕他们,也不失为慈父!”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准许!由李将军任思子台监使,李监为思子台副监使,务必在半年内完成!”
在李瑄话语落,李隆基就立刻同意。
有的时候,天下幽幽之口肯定堵不住,但不明真相的民间百姓会认为李隆基心胸宽广,圣泽无量,儿子谋反,没几年就被宽恕。
这也是李隆基同意李瑄提出建筑思子台的原因。
还有就是,因为李瑄,李隆基的心结一下解开。
他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建立思子台对身前和身后,都有巨大好处。
“臣遵旨!”
“臣遵旨!”
李瑄和刚升任将作监不久的李岫一起领命。
很明显,李瑄思子台监使的职位就是挂职的,为了标榜李瑄对思子台建设的重要性。
真正的工作,由将作监去做,完成得好,连李瑄一起夸奖。做得不好,也不会训斥李瑄。
因为李瑄那时一定在边疆。
思子台监使,是一个临时的使职,等思子台完成后,就会撤除。
“退朝!”
当监礼官的声音响起后,诸臣才反应过来。
李瑄连这样的密事都能与李隆基讨论,圣人对李瑄的信任,差不多跟高力士一样了。
臣子们望着李瑄,感觉到李瑄的城府极深,不似少年。
李林甫则如芒在背。
纵使他口有蜜,腹有剑,纵使他有罗钳吉网,面对李瑄也束手无策。
“暂时扳不倒你,就先把你的党羽全部剪除,我一定把火势蔓延到李适之身上,让你感觉到炙热。”
李林甫在心中暗暗想道。
退朝的时候,韦坚想借机跟李瑄说些什么,李瑄却以圣人有诏推脱。
李隆基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