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羌人故此叛逆。为今之计,只可固守,不可轻举妄动,若四夷猝然起兵,则非只是羌患矣!
于是斥退来使,复抱病上奏屯田书,力陈屯田之便,出兵之患。
此后信使在途,往返再三。
赵充国每次奏报朝廷,皇帝都交给公卿议论。公卿群臣起初赞成赵充国者甚少,后来越来越多,丞相魏相也表赞成,皆被赵充国说服。汉宣帝终于意决,于是答复赵充国,肯定其计。但又担心赵充国屯田可能受到侵扰,于是采取折衷之法,诏令辛武贤、许延寿与赵卬等出击,赵充国负责驻兵屯田。
辛武贤等由是分兵南出,越过祁连山,在理水合击罕羌。经过数次交战,辛武贤和赵卬各斩杀、收降羌人二千余名,许广汉降获四千多人。
赵充国只以诱降安抚,未动刀枪,反而收降诸羌五千余人,然后一路推行至先零。
先零羌长久驻扎,思想松懈,突见汉军大至,不及应战,抛弃车辆辎重便逃。
赵充国此时疾病已痊,因见道路险隘,下令众军休要贪功,在后缓慢驱逐。结果反是羌人自相践踏,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
汉军毫不费力,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
赵充国率汉军深入羌地,传令三军:不得烧毁牧民住所,损害农牧。
羌人闻知,喜悦传告:汉军果然不杀我。
头领靡忘派人前来汉营,请求汉帅:我等皆愿降汉,尚请将军还我失地。
赵充国深加抚慰:回禀你家首领,只要自此不与大汉为敌,我当奏报朝廷,还你故土。
羌使以此回报首领,靡忘感激无限,遂亲自前来汉军大营,表示投诚。赵充国设宴招待,与靡忘击掌约誓,不以兵戈相加。宴会已罢,使其回去,告谕部众。
靡忘将要告辞,汉军营中诸将皆持争议:反虏首领,不可放其回去!
赵充国:不可如此。公等皆欲杀敌建功,非为国家大计也。
言犹未完,朝廷答复玺书到达,命令靡忘将功赎罪,招抚部众来降,不予杀伐。
靡忘闻而大喜,向东三拜九叩,感谢天恩。由此竟不用出兵,诸羌就此平定。
神爵二年五月,赵充国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