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盯着舆图,苦思冥想,分析双方的力量对比。
对于东连军来说,大漠上作战,战斗力最强大的是虎贲军,其次是王自强的骑兵军、再次是伍光祖部。
虎贲军不用说,王自强部成立之初就是骑兵军,为大漠之战作准备的,他只有三个旅,属于小而精的正规骑兵。
伍光祖从担任团长开始,每年都出关在大漠拉练,他和战士同吃同住。
后来,伍光祖一路高升,依然保持去关外拉练的传统,所以他的部队对大漠作战很熟悉。
大漠作战主要军种是骑兵,但东连军的骑兵占比例并不多。
骑兵作为一种强大的军事力量,具有快速机动、冲击力强等优势,但同时也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
马匹的饲养、训练、装备配置以及骑兵的招募和训练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周山考虑到国家的财政状况和整体军事战略后,决定对骑兵的发展进行适度的限制。
除王自强部外,其他部队,大军最多只配给两个骑兵旅,小军配一个骑兵旅。
伍光祖也不例外,他的部队只有两个骑兵旅,但他别出心裁,对麾下三万将士采取轮训的方式,每个战士都能骑马作战。
也就是说,他的骑兵旅不固定,麾下五个旅轮流担任,轮流关外拉练。
所以,伍光祖部配齐战马后,就是一支骑兵军。
而像马巡、牛著这些部队,他们没有这么做,骑兵就是骑兵,步兵就是步兵。
这次大漠作战,他们的步兵旅调拨给关内作战的沈克用、杜知方部,而这两支部队的骑兵旅划给了他们。
但这些骑兵旅和马巡、牛著等人缺乏磨合,还有一些战马是临时凑出来的,战士们缺乏训练。
如此一来,战斗力当然大打折扣。
统一白兰后,送来了大批战马。
即便如此,马巡、牛著、秦中毅等部队并不是所有战士都有战马骑,没有配备战马的战士就留在后方。
所以,东连军参加大漠作战的部队实际上没有那么多兵,对外宣传自然是按照整建制算的。
而对于北胡兵,他们本就出身游牧民族,一生在马背中长大,全部是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