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权逐渐落入魏忠贤等宦官手中。尽管叶向高无法像侍奉神宗时那般直言进谏,但他依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次尝试纠正政局中的不公,展现了一位资深政治家的智慧与勇气。
面对太监对敢于直言的官员的打压,如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袍服而触怒太监,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最终使章允儒免受廷杖,仅被剥夺一年俸禄。御史帅众因指责宫廷事务而遭太监陷害,叶向高同样出手相助,使其免于被外放。傅魁因救援王纪而面临贬谪,叶向高介入,使他仅被剥夺俸禄。这些例子展示了叶向高在保护正直官员方面的不懈努力。
在魏忠贤试图惩罚文选郎时,叶向高再次挺身而出,成功阻止了对官员的不当处罚。陈良训指责宦官权势,触怒魏忠贤,面临下狱之灾,叶向高以辞职相威胁,最终使陈良训仅被剥夺俸禄。在熊廷弼、王化贞被判死刑的案件中,叶向高请求待司法复核后再做决定,得到了熹宗的同意,这体现了他坚守法律程序的精神。
然而,叶向高与魏忠贤之间的较量并非总能取得胜利。当魏忠贤欲搜刮全国仓储以充实京师,叶向高警告此举可能导致地方不稳定,但未被采纳。魏忠贤通过制造一些小麻烦来刁难叶向高,迫使他多次提出辞职。
关键的转折点发生在天启四年(1624年),傅魁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魏忠贤借此机会试图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叶向高挺身而出,承认汪文言是他推荐的,请求皇帝只处罚自己一人,以保护他人免遭无妄之灾。尽管魏忠贤起初欲借机清除东林党人,但碍于叶向高等旧臣的威望,最终只处罚了汪文言一人,暂时未对左光斗等人定罪。然而,此事却成为东林党狱的导火索,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政治清洗即将来临。
九、再度辞归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杨涟的一纸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奏疏震动朝野,叶向高深知这标志着与魏忠贤的决裂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面对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声讨魏忠贤的局面,有人劝说叶向高应借此机会彻底扳倒魏忠贤,但叶向高却有着更为深远的考量。他认为魏忠贤权势根基深厚,轻易除之恐将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于是采取了一种折衷的策略,希望通过内阁的调停避免最坏的结果。
叶向高上疏皇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