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到他们,再请他们去帮忙打听谁家有宝贝。
这些人几乎都是地头蛇,跟街坊们都认识,自然会降低戒备心。而他们自己又没钱,对古玩也是一知半解,便依靠做介绍、吃口介绍饭。
到这个时候,都还有捡漏的机会。
等到后来全民鉴宝热潮的兴起,这些掮客也没饭吃了,谁家有古董要卖,都往拍卖行或典当行送。
这时候再想捡漏,那就得配个黄金眼,别说捡漏,赌石都行。
陈凡对古玩兴趣不大,就算受到徐教授的教诲和熏陶,也只对研究古玩有兴趣,自然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这上面。
若是他常住京城,闲得无聊的时候,说不定会走街串巷,在哪儿能摸点青铜器或甲骨文回来。
既然没有,就没这个想法。
大不了等下次再来京城,嗯,周亚丽来京城,拉着她再去买一堆东西回来,简单省事。
或者等去了上海,去上海文物商店看看。
那里跟京城的文物商店又不一样,京城的文物商店是一间店铺,独立经营,而上海文物商店、有点类似于一座商场,里面有十几二十家古玩老字号。
最早完成改造的时候,包括荣宝斋、博古斋,都是里面的商号。
不过现在什么情况还不知道,得去看看才清楚。
陈凡靠在桌子上,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看看正饶有兴致观察古玩的周亚丽,笑道,“这些不算什么精品,回头你多准备点钱,买多点精品古玩放着,等宁郡王府修缮好,我来亲自布置,保证古色古香、一见难忘。”
周亚丽直起身来,走到他身边,也靠在桌子上,看着他笑道,“这我肯定相信,不过老弟,你是不是忘了,宁郡王府是我用公款买的,所以也有你的一半哦。”
陈凡耸耸肩,“你现在就算全给我,我也要不了。”
这就是学法律人的严谨,钱是公司出的,房契是周亚丽的名字,那就属于代持,所以有一半产权是陈凡的。
若是以后两人一直合伙也就罢了,如果以后要拆分,这座王府的产权最终肯定还是会落在他手上,谁也拿不走。
这时陈凡忽然想到一件事,扭头看着她,好奇地问道,“这次回来,你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