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比如早在1972年,纽约就出现了第一家华语电视台,名字就叫“华语电视”,虽然在1987年时无以为继,却在当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连亏本办电视台的都有,周家要是真那么有钱,办个华文出版社也很正常。
这时周亚丽继续说道,“老弟,要不把你的作品交给我们,给你在美国出版吧!”
她捧着双手、脸上满是畅想,“说不定还能畅销全美、卖到欧洲,到时候我也可以跟朋友说,我表弟是畅销书作家,羡慕死他们!”
听到这话,陈凡却笑出声来,“想得挺美,下次别想了。”
周亚丽当即转过头,横眉怒目地说道,“怎么,连小本子都能出版你的书,我们自家人还不行吗?”
她是真没想到表弟竟然会拒绝这么好的提议。
陈凡摇摇头,笑着说道,“不是,我是说,我的那些作品,在美国根本卖不出去。反倒在小本那里还有一点市场。”
听到这话,周亚丽顿时满脸呆滞。
坐在后面一直在听的周正东和赵婉茹不禁相视一眼,纷纷看向陈凡,“为什么?”
难道海外华侨还没有小本子更能接受他的书?
陈凡看了一眼后视镜,笑着解释道,“小本子的图书市场,目前以反战思维为主流,同时兼容并蓄,他们乐于接受不同种类的书籍。
我国与小本建交多年,这些年也有过不少民间往来,哪怕是为了猎奇,也会有人买我的作品,尤其是其中一部分反应时代的,应该会有不错的销量。
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同意高桥英夫的请求,以高价跟他签约的原因。
就算是为了还人情,如果要他承担巨额损失,哪怕是小本子,我也不会签约,因为那样坏的是我自己的口碑,只有让出版社能赚到钱,至少是不赔钱,作家才能在出版市场立足,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
周正东听着情不自禁轻轻点头,心里给这个外甥再加1分。
不能多加,再加就满分了。
目光长远、不短视,而且知道去分析市场,不是那种只会闭门创作的文人。
就很不错。
转念间,他便问道,“那美国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