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话刚出口,就碰上了妈妈瘆人的眼神,听到她说的那句话。结果孩子立刻吓得端起牛奶,一饮而尽。硬着头皮喝下的是牛奶,咬紧牙关咽下的,却还有对母亲的恐惧和厌恶。
很多网友留言,这些场景都很熟悉,自己童年都碰到过。
一个网友说,我爸从来没有夸过我,只要开口说话,从来都不是正常的语气,比如“你以后要是出息了,汉江的水倒着流。”
文章里写着:童年时,我们不理解父母为什么心里说着爱,嘴上却扔着刀。一字一句,并非本心,却含沙射影,伤人于无形,刺得孩子遍体鳞伤。
等我们自己成为父母以后,那些从前听过的话,受过的伤,却又在不自觉地在对待伴侣,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一遍遍地重蹈覆辙。
我曾经也对儿子说过这样的话,我记得很清楚,是赌气的话,“吃不了就倒了吧”。还有他什么事情没做,或者什么东西没有整理,我说“如果乱放,我就直接扔垃圾桶吧。”
但是,今天有时候我和他说同样的话,但确实是他说吃不下,所以还剩半碗,我不再像以前一样怕浪费自己吃掉了,所以就让他倒掉。这时候就是正常的语气,不是赌气。
---------------------------------------------------------------------------------------------
《小敏家》里面的母亲将女儿的哭诉,上纲上线,扭曲成对自己的不满和责备--
“我在老家给你带着孩子,我没有功劳,我也有苦劳吧。”
“现在你全都怨气我来了,好事没有我的,坏事都是我做的,我欠,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这句我们许多人跟父母相争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反问句“都是我的错,我欠你们所有人的,满意了吧?”
关上的不仅是沟通的渠道,更是彼此心灵的大门。
语言不会伤身,但却是诛心最锋利的武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会影响着孩子跟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
我自己就常常会说,“我总有苦劳吧”,或者把我做的事情说一遍。而我儿子很清楚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