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方才因为国本之争的事情,已经认同继嫡低于元嫡。
朱由检对此感慨道:
“太祖立建文君,存在两个过失。”
“一是把嫡长子继承制改为嫡长房继承制,急切之间天下人尚未适应,不明其中深意。”
“二是撇过元嫡孙朱允熥,立继嫡孙朱允炆为太孙,无论哪个礼法都说不通。”
“建文之败,实源于此,他不是天下人都认同的、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所以他失德之后,成祖靖难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并且在攻下南京后,很快让天下臣服。”
这点群臣是认可的,楚王等地方藩王、宋晟等地方武将,为何轻而易举就臣服成祖呢?
还不是因为成祖是诸王之长,天下人认为他有资格继承太祖留下的基业。
就连很多文官,内心都认同成祖继位的合法性。除了一些忠于建文君的臣子外,很多官员的反应并不激烈。
在场的臣子都效忠成祖的后代,对于这种理由,更是不能反对——
他们不可能说成祖没有资格继位,自己效忠成祖后人也不对。
朱由检在取得这个共识后,继续道:
“建文君曾经是天子,这点成祖承认,将他以天子之礼下葬。”
“他是太祖册封的皇太孙,无论礼法如何,都有资格继位。”
“建文年号,也当复用,记录建文君臣的事迹。”
李若愚等为建文君臣抗争的臣子,闻言顿时大喜。因为他们终于从皇帝口中听到,要复建文年号。
但是这件事情没完,朱由检又向群臣道:
“但是成祖起兵靖难,难道就是错误吗?”
“建文君在为太孙时,太祖问他如何对待诸王,他说:”
“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但是他继位后,却对诸王无德无礼、肆意削地废人,甚至逼死湘王,还想逼死成祖。”
“故而成祖起兵,实是不得不为。”
“这样记录成祖的事迹时,难道还要用建文年号吗?”
“采用靖难年号,是否更恰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