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黄立极、韩爌、袁可立东向,降座西向揖之,然后赐下座位,以便坐而论道。
群臣见此情景,眼中的羡慕激动,几乎要溢出来。
皇帝降座揖相,对臣子行降阶之礼,这简直是无上的荣誉。
受到礼遇的四人,更是连道“不敢”,愧谢皇帝圣恩。
朱由检强令他们坐下,然后道:
“适才听诸位爱卿所言,我大明虽是嫡长继承,却和前代不同。”
“前代之时,只有嫡长孙高于嫡长子同母弟。嫡长孙同母弟的继承顺序,则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后。”
“但是太祖所定荫叙制度,则规定只要是嫡长子的后人,继承顺序都在嫡长子同母弟之前。”
“所以太祖实行的嫡长继承,并非嫡长子继承制,更应该称之为嫡长房继承制——”
“只要是嫡长房子嗣,继承顺序都在下一房之前。”
“朕的这个认识,诸位都认同否?”
群臣虽然没有深究过嫡长子和嫡长房继承制的不同,但是在听到皇帝的这个认识后,细思下纷纷点头,都认为确实如此。
太祖选择朱允炆继承皇位,按嫡长子继承制肯定说不通。因为嫡长子继承制下,只有嫡长孙朱雄英的继承顺序高于叔叔,朱允炆、朱允熥都排在叔叔后面。
只有按《大明会典》规定的嫡长房继承制,才能勉强说通。能让太祖嫡长子朱标的子嗣,继承顺序排在朱标的所有弟弟之前。
大明的文官荫叙制度、勋贵袭爵制度,同样都规定嫡长子孙高于嫡次子孙、高于庶长子孙。《大明会典》有明文:
凡荫叙,洪武二十六年定:用荫者,以嫡长子。如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如无,立嫡长子同母弟,曾玄同。如无,立继室所生。如无,立次室所生。如绝嗣者,傍荫其亲兄弟,各及子孙。如无,傍荫伯叔及其子孙。
继承顺序完全是按房头来的,所以大明的继承制度,更应该称为嫡长房继承制,和唐宋等朝代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
察觉这点之后,一些仍旧支持为建文君翻案的,不由有些激动,认为找到了建文君继位的礼法来源。
可惜,朱允炆越过朱允熥仍旧说不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