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个例子,其它武器的改进,更是不胜枚举。
最让朱由检惊讶的,就是他设想的类似抬枪的武器,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用途,那就是用于守城。
在城墙上,这种武器不需要有人抬着,只要架起两脚架或三脚架,就能单人操作。
它的射程和威力都很大,远胜普通火铳。地位更接近于小炮,用于弥补火铳和火炮之间的火力空缺。
历史上,这种武器在西方也出现过,被称为城墙步枪。抬枪被西方翻译时,有一个译名就是wallgun。
朱由检在发现了它的作用后,下令让兵仗局造了一些,送去大凌河堡试用。
不过他更关注的,还是方阵被徐光启等人否决:
“方阵在战场上的作用,最有效的不是齐射,而是防御骑兵冲击。”
“但是建虏的骑兵非常擅长射箭,如果没有盾牌,很难完全防御。”
“臣以为欲要对付骑兵,最有效的还是车阵。”
“在车上放置盾牌,升起来防御箭矢。同时竖起长枪,防御骑兵冲击。”
“火铳手留在车后,通过射击孔攻敌。”
这是御营骑兵和京营车阵、巡捕营方阵演练后,众人得出的结论。
他们发现皇帝提出的方阵不如车阵好用,建议放弃方阵,重新用戚继光留下的车阵。
朱由检看到这些后,心情很是复杂。
他只知道方阵在西方大行其道,却不知道东方战场和西方战场不一样。
对于火器普及率很高的西方来说,再厚的盾牌也挡不住五花八门的火器,车阵的防御能力可谓很不实用。
但是对主要使用弓箭的建虏来说,车阵上竖起的盾牌,能有效防御箭矢。
同时在车上竖起长枪,也比用刺刀组成的方阵更能抵挡骑兵冲击。
可以说,戚继光留下的车阵,现在还没过时,仍旧能用于对付建虏,而且还很有效。
这让他对大明的传统战法,更重视了一些。批准了徐光启的提议,在巡捕营组建几个战车大队。
不过对轻步兵来说,仍旧要练方阵。免得遇到骑兵时,没有办法抵御。
还有就是建虏的火器问题,朱由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