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的文字工作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绝对不少。
尤其是这次发生了士兵逃亡的事情,徐光启要求各队统计名册,把实到人员列出来。
并且让指挥军官和护军军官上报军功,给表现优异的士兵授勋。
同时要对表现优异的队伍,进行整体表彰——
这是相比旧军最大的不同,新军不重视斩首记功,更多是按任务完成情况。
把立功的将士看做一个整体,记录集体功劳。
张永安这次作为抵达大学城的先头部队,就因为表现良好记了集体一年功——
中队里每个参与这次行动的人都减去一年磨勘期,优秀人员还有个人功。
例如张永安就因为那篇报告,被徐光启下令记了一年功。
他对说出那番话的钱武也很是感激,对这个因为受到自己鼓励、留下来没逃跑的伍长很是看好。认为这个人能克服害怕、欲望等情绪,将来可能成材。
所以他把钱武写进了有功人员名单,认为以钱武的表现应该受到表彰。同时推荐钱武进入巡捕营教导队,让他有更好的条件学习,方便以后考军校。
顾炎武在文书上看到的,就是这些密密麻麻的名单和文字。从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的他,对此咋舌不已。
他本来以为一个百人队的文书工作没有什么难的,此时才认识到自己小觑了这件事。
如果不认真去做的话,他连文书的本职都做不好,更别说担任见习指导员、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了。
再看到这次出兵消耗的粮食、油料等物资,他更是感觉到军队的耗费之大——
一场一弹未发的战斗,都要消耗这么多。士兵立下功劳,也需要朝廷赏赐。
如果战斗激烈些,估计耗费会更巨。难怪朝廷要加征辽饷,当今皇帝要征收有产税。
不过看着张永安对麾下士卒大多是记功而没惩罚,甚至连逃亡的士兵如何处罚都没提出意见,顾炎武提出疑问道:
“《纪效新书》说:凡行列不齐,行走错乱,擅离队伍……俱治军法。”
“为何张中尉对这些人,没有提出惩罚?”
张永安有些为难道:
“这些人逃亡事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