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徐光启此时也在疑惑,他对巡捕营士兵够好了,为何还有人逃亡?
原本他以为是这些士兵没有忠义之心,打算让护军加强忠义教育。
看到张永安的报告,才明白有些士兵是担心上战场死了,急着回家留种。
这让疑惑得解的同时,感觉有些庆幸。
幸亏这次叛乱已经基本平定了,若是建虏来袭时发生这一出,被他寄与厚望的新军岂不要出大乱子?
所以,他命人给张永安记了一功,同时认识到护军体系的重要性。
若非皇帝坚持让护军体系深入中队,不惜以中队长兼任指导员的形式完成这个编制,说不定就没有人关注士兵的思想动态,无法知道士兵逃亡的原因。
不过这么多中队长兼指导员,只有张永安发现这件事。说明大部分指导员还是做得不称职,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所以他写了一份奏疏,和这篇报告一起呈给皇帝,请求多派些识字的文职军官担任指导员。
要是以前,朱由检是真派不出人来。武学培养的识字学生,大多被他放在了御营担任护军。
不过这次乱民对大学城的围攻,刺激到很多学生。有些学生愤怒于同窗好友的伤亡,想要从军报仇。
所以朱由检下了中旨,允许巡捕营从学生中招募文书,并且让这些文书担任见习指导员。
只要表现合格就能转正,授予从九品护军少尉身份署理指导员。以后再进军校学习,完成相关培训。
顾炎武虽然没有同窗好友死于这次叛乱,但他在经过这场战斗后,着实对军队有了兴趣。
再加上见习指导员允许退出,所以他在见到巡捕营招募文书的告示后,主动报名参与。
因为他曾经写出过《军制论》,在保卫清华园的战斗中也算立下功绩。徐光启对他很是欣赏,特意安排到张永安的中队。
张永安对顾炎武没有什么印象,但是顾炎武却曾经在箭塔上,看到张永安率着士兵巡逻。
他对这个能以身作则的中队长印象颇好,在知道对方是张学颜的后裔后更是另眼相看。
两人可谓是相谈甚欢,张永安也把很多文字工作交给了顾炎武。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