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徐光启进京的第二天,他就立刻召见。还唤上了之前任命去出使朝鲜的张果中,以及已经进京的庄际昌,让他们一同旁听。
这次召见的主题,是徐光启在万历四十七年上的《辽左阽危已甚疏》,疏中提出了求人才、造大炮、建城围等五条建议。
最让朱由检看重的是第五条“亟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很对朱由检的胃口,符合他年前提出的策略。
所以,徐光启到来之后,朱由检首先提到了这个话题,询问这条建议的可行性如何,现在能不能用?
徐光启早早提出这条建议,当然是思索过可行性的,面对皇帝的询问,他当然说能用:
“臣考古制,天子使大夫监于方伯之国。”
“汉开河西四郡,通西域,置护羌戊己校尉、都护、长史、司马,以控制诸国,断匈奴右臂。”
“当此之时,朝鲜形势略似西域。建虏凶恶,亟于匈奴。”
“臣之愚计,宜仿周汉故事,遣使宣论,监护其国,阐明华夏君臣,天经地义。”
“监者察其情形,护者扶其颠危也。”
把他奏疏上的论点,又重说了一遍。
这条计策,之前因为朝鲜使臣和反对的大臣联合,没能在朝堂上通过。
但是朱由检登极后,就没有那么多反对的大臣了。
毕竟朝鲜这些年的作为,大明君臣看得清楚。建虏的凶恶之处,也很让人忧心。
所以朱由检年前提出的派遣驻朝大臣一事,得到很多官员认同。在此基础上实行徐光启的监护朝鲜策略,也是顺理成章。
把年前有关朝鲜的会议记录交给徐光启一份,朱由检向他说道:
“徐卿提出这个策略,可见对朝鲜的事情是有全盘考虑的。”
“这是朕在年前和孙督师、袁尚书等大臣定下的事情,希望卿能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更完善的策略。”
“今后朝鲜的事情,就交给卿处置。所有驻朝人员,都由徐卿指挥。”
把朝鲜方面的事情,完全交给了徐光启。希望这个提出监护朝鲜的大学士,在朝堂上推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