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其他类型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38章 南京加衔(3/4)
的权力,不用顾忌吏部尚书和其他侍郎的非议,就能名正言顺地干预文选司事务。这让他在吏部,无疑是有了基本盘。

    接过任务之后,杨景辰想到皇帝说的加衔,请示道:

    “陛下,通政司加衔是什么章程,应该如何确定?”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如果九年考满,那就立刻升降。”

    “如果六年考满,那就以登极恩在原官品级上加三级,正五品可授从三品加衔。”

    “如果三年考满,就加两级。三年以下加一级。”

    “如果还有殊勋、曾受旨意表彰,那就再酌情增加一到两级,列为推升候选。”

    “先把六部郎中、员外郎的加衔拟定,确定常朝官人选。”

    杨景辰领旨听命,揽下了这个任务。加衔的事情不但涉及负责官员升降的文选司,还涉及负责官员考课的考功司,给官员勋位的稽勋司,给官员加散官、命妇封号、按品级荫子的验封司,可以说整个吏部都被牵扯进来。

    杨景辰领下这个任务后,就有了插手吏部各司的理由,他这个到吏部没多久的侍郎,会树立起威权。

    同时,想到自己那位担任通政使的同乡,杨景辰询问道:

    “陛下,加通政司职衔的官员,是否需要去通政司挂名?”

    “参议、通政、参政,是否区分左右?”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挂名通政司会让通政使影响力太大,而且可能和真正在通政司办事的官员混淆。想到朝中的几个工部尚书、地方上的兵部尚书侍郎和各种御史,朱由检觉得加衔名称要规范一下,遂道:

    “不用去通政司挂名,在吏部存档即可。”

    “也不用区分左右,直接加参议、通政、参政二字,前面再加上南京,和实际通政司官员区分。”

    “三个加衔的全称是:从四品南京通政司参议、正四品南京通政司通政、从三品南京通政司参政,以后照此办理。”

    “地方督抚的加衔以后也要规范,加上南京二字,称南京兵部尚书、南京兵部侍郎、南京副都御史、南京佥都御史。不用区分左右,单纯作为加衔。”

    “所有不是本职的加衔,都加南京二字,不再区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