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哪怕是朱元璋,在自己还精力旺盛的时候,分给朱标的权力也不算多。
更何况是其他人。
历史上的皇家,尽管绝大多数皇帝在成为父亲的时候,他对自己孩子的爱大概率是纯粹的。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成长,亲情之间夹杂的权力也越来越多的时候,这份亲情就被压制到了极低的地步。
唯有围绕权力而发生的争斗,才是皇帝和皇子之间交流的基调。
而也正是这个阶段,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个人的势力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和太子相比,他们两个的能力一点也不差。
三皇子对民生和财政很有一手。
皇帝推进改革的时候,对于江南等地一系列政策的执行,就是靠三皇子一系列手段进行的,全程兵不血刃,还能把曾经困扰朝廷的盐税给整改成功。
四皇子则是很擅长军事。
他本来就在兵部理事,后期更是亲自参与了北方的入侵,打了好多场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很多将领敬佩他,有很多士兵尊敬他,甚至有一些勋贵偷偷的投靠他。
皇帝靠着三皇子和四皇子,成功分散了太子手中不少的势力。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废掉太子的身份。
尽管他在一个人的时候,脑海里无数次冒出过这个念头,但最终都被他生生忍下来了。
原因是,他真的不想复刻自己父皇,也就是太上皇的老路。
当年的太上皇,起初和前太子的关系同样很好。
直到前太子手中的势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强,逐渐能够威胁到皇帝的位置,双方才从“父慈子孝”的状态,变成了“父词子哮”的状态。
自那以后,太上皇便开始不断削弱前太子的权力,一直到削弱到京城中有传言:“皇帝想要废太子”,太子被迫起兵,和太上皇火拼,双方两败俱伤,前太子直接身陨。
自唐朝以后,后世之君基本上都学过深刻在唐朝皇室的诅咒,也就是传说中的“宣武门继承法”。
自李渊开始,唐朝的“太子”之位就是个极其危险的位置。
有唐一朝,获得“太子”身份的皇子超过是个,但是在“太子”之位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