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你知道我是研究神经网络与应用的,包括人工神经网络的收敛性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还有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和联想记忆的理论研究。对国内外的所有神经网络算法,我算是都有涉猎。所以我首先可以肯定,在我所知的圈子里,至今还从来没有类似的算法出现,或者说……它不是算法,它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引擎。”
“体系?引擎?”丁汝楠有点不解,这东西有那么玄嘛?
“那……这个东西,是成立的?”
导师摇了摇头。
丁汝楠完全懵了,到底是成立?还是不成立?王烁这小子,到底是在投机耍滑,还是真的设计出了独立的算法?
“这个东西……理论上是成立的。”导师解释道:“设计它的人,提出了一种假设,那就是节点分布式计算。通过这种方法,将现如今所有的算法都进行了重新编程,纳入到这个网络之中。但这样以来就存在了一个问题,算法那么多,每一种算法都对应了某一种情况,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你如何确定遇到一种数据输入时该用哪种算法来解决?根据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
“但这套架构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节点式自循环神经网络。如果我没有推断错误,这应该是一套计算机逻辑算法,它能够让计算机按照设定好的条件来执行逻辑运算,充分调配不同算法的参与,达到预期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初级的计算机大脑啊!它会通过不断地添加不同的算法,让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多,甚至产生某种意义上的智能,如果再有学习型模块……”
导师想了想,似乎觉得不可能,不由摇头失笑。
“确实……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但这样问题也很多。首先一点,就是能否实现的问题。如果设计这套体系的人无法完善出合理的逻辑算法,那么这套体系就是根本不成立的。”
“第二个问题,那就是体积。所有的算法都是要经过数据库来运行的,所有的算法的输入、输出也都是通过数据来进行。不同的算法,需要输入不同的数据,也就需要不同的数据库来进行储存,这样一来,数据库的庞大就无法避免……等等,我似乎遗漏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