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值班的人员留守。
可是在农历二十八号,李皓还是来了公司,因为叶顺带着徐教授等人暂时返回了香江,等到过完年后,才会再次赶过去完善谈判。
叶顺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徐教授一起赶来公司跟李皓汇报,这段时间的谈判进展。
日本走的技术路线和al公司不同,或许是因为从中国偷走了太多文化的缘故,让它也继承到了一些大国本帮的理念。
讲究的是能在本国解决的技术,就不要依赖于国外公司。
所以不管是佳能还是尼康生产的光刻机,大多的部件都是本国公司生产,而且各专业领域还都算是比较领先的。
这次叶顺亲自带队,就对光源、光刻胶、掩光罩、半导体生产用特殊气体、电子级硅晶圆等诸多领域,只要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波及的公司进行了约谈。
其中就包括jr、u、凸版印刷、airaer、栗田工业、小松研究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反正徐教授对此是非常兴奋的,一直都在跟李皓解释,现在他们生产的光刻机主要就是卡在了光源上。
如果能顺利拿下小松研究所的技术,那么他们就可以保证,在明年年底前,生产出193纳米的光刻机,将极限工艺递进到90n,晶圆尺寸升级到12英寸。
这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毕竟虽然al公司早在1989年,就已经生产出第一台193纳米的光刻机。
可之后也只是在极限工艺上做到了进步,在前几年将极限工艺做到了65n。
毕竟在真实历史上,光刻机产业在产业在193n波长上卡了将近20年!
如何将工艺跨入到40n工艺,成为了阻挡在所有半导体厂商门口的拦路虎。
直到2002年,浸入式光刻技术的出现,将原先镜头与光刻胶之间的介质从空气换成了液体,从而利用光通过液体介质后光源波长缩短达成了提高分辨率的要求。
至于真正量产,那就还要靠后,一直到2007年蔡司公司推出的arlih1900i,成为了第一款达到38纳米极限分辨率的浸没式光学器件,al公司继而才生产出跨越式的光刻机来。
而且这项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