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闹了个鸡犬不宁。
为的就是把这些人的愤怒给激发出来,顺势引导出崔明昏庸无能,宠信奸人的言论。
另外在公冶固和王堃的纵容下,关于崔明临阵退缩,主动弃皇宫而逃的怯懦行为也被大肆宣扬,让满都城的人几乎都知道了。
让这些言论慢慢发酵,为的就是让崔明失去朝野之心。
而相应的,关于李皓的贤名,在这时候就必须拉出来,这样才好进行对比。
当然,在这满朝文武之中,肯定有那么几个察觉事态不对,想要找崔明禀报的。
可问题是,这些人根本就见不到崔明,反而是悄无声息的就被捉拿羁押。
毕竟如今的话语权在王堃和公冶固手中,说你有与郑灼勾结谋反的嫌疑,你就有。
那把你羁押在府里,等查清楚之后再说,也是合情合理的。
整治了几个刺头,剩下的人自然也不敢惹火烧身。
而且能察觉到问题的,大多都是聪明人,此时也大概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大势所趋之下,想搏个从龙之功的人,就更为积极了。
见到这一幕,王堃心里就更放心了,毕竟要逼崔明退位,起头的就不能是他们这帮太子党人,那样痕迹太重。
虽说到了开始的时候,崔明自己肯定心知肚明,但该有的遮羞布还是要的。
直等到王堃觉得火候可以的时候,公冶固才回到大营,告知都城已经整肃完成,可以回宫了。
这时距离兵变那天,也已经过了四天。
回到了皇宫,崔明顾不得休养,连被关押的郑贵妃等人都暂时没理。
直接在第二天就召开了朝会,打算要好好的处理郑灼他们。
只是还没等他开口,朝臣们就主动站了出来。
开始崔明听他们痛陈郑灼等人的可恶,还听的深有同感,可越听就越不对。
因为这话题开始被指向了提拨他们的自己,崔明哪里能忍。
当即就开始发飙,毕竟从崔明的角度来看,自己这次受了这么大的惊吓,这些臣子不思体恤,竟然还调转矛头,简直是犯上作乱。
可问题是,在这事上,崔明说道理还硬是说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