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引经据典的要和李皓打嘴仗。
李皓自然不至于再亲自下场,否则也就不用事先拉拢那么多人一起了。
接下来李皓暂时退出了前线来看戏,让王世平他们顶了上来,和一帮台谏官员展开了对轰。
这一吵便是接连数日,直到台谏的气焰被狠狠压制住以后,欧阳修才站出来做一锤定音。
至此缉私衙门成立之事便敲定了,命名为税课司,与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并列。
其职权便是专门管理商税,所以原先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中有关商税的职权,全部移交税课司管理。
税课司下设税课使一人,下设税课副使一人、签度支部事三人,孔目官1人,都勾押官1人,勾覆官4人。
另外下面二十六路、四京府各设一司,以判司官为长官,并设兵马监掌差役兵卒。
再往下各州府设桉,以判官掌事,设孔目官,都勾押官辅左。
当然这个只是规划而已,毕竟各路及州府连衙门都没有,自然也不急着选人。
只有税课使暂时定了,由李皓兼任,然后税课副使则确定由欧阳修来定,找一个老成持重之人来。
说到底,还是对李皓不太放心,要安排个人来盯着点。
下面的位置,就是开封府和应天府两地需要尽快定下,否则不利于接下来去开展工作。
而在这一点上,李皓更倾向于提拔现有官员,毕竟人家已经把活动干的差不多了,再派人去接手,未免有抢功之嫌。
对此欧阳修他们也没意见,便就这么安排了,另外两地的兵马监事也定了下来,由袁文绍和宣宁侯家的曹石吉来当。
在安排位置的时候,李皓是特意找袁文绍谈过的,主要是因为对曹石吉不太了解,让他去独当一面怕有问题。
而且李皓还有一件事需要在应天府完成,总不好交给外人来做。
所以由袁文绍去应天府就任,而曹石吉就留在了开封府,放李皓眼皮底下看着。
另外除了定下这事,王世平的应天府尹也给确定了,顺带让康海丰也去开封府当了推官。
等这些人都走马上任之后,应天府那里的商税改革便也就正常实行了。
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