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正式回京了,此时前往传讯的人已经在了路上。
等他们回了京城,李皓手里也就会拥有更多的筹码,这对于李皓也是件好事。
除此之外,当初李皓传去西北给英国公的消息,如今也已经有了回信。
但奇怪的是,英国公在回信中并没有具体回答李皓询问的事情,只是对西北情况做了些介绍。
这就让李皓奇怪了,搞不明白自己这位岳父大人是怎么想的。
甚至抱着怀疑的态度,李皓还带着这封信去找了张桂芬,想让他看看这是不是英国公的笔迹。
结果张桂芬确认没有问题,这信确实就是英国公亲手所写,而且张桂芬还根据他父亲的习惯,试着看能不能在信中找到暗语,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不过既然确认了信件没有问题,李皓也只能认为,可能是出于一些原因,让他不好在信中说事。
至于说要不要担心英国公出事,李皓倒还真没有。
毕竟以英国公在军中的声望,除非是他自己愿意,否则李皓不认为有人可以悄无声息的在军中拿下他。
可虽然不用担心他的安危,可这也意味着在短时间内,英国公只怕是回不了京了。
既然享受不到他的助力,那李皓就得靠自己来准备杀手锏了。
所以这天李皓便直接去了胃院南作坊,打算看看这里的大炮和新式火药研发的怎么样了。
事实证明大宋的工匠们,技艺还是非常高超的,虽然对于火药研发因为缺乏理论支持,没有什么太大进步。
但在火炮的研发上,进展还是让李皓有些惊喜的。
在李皓的要求下,工匠们使用一体灌注法,通过泥土做成炮模胚子,然后将铜水浇铸进去,冷却后就可以取出金属管。
之后再用铜箍箍在药室的两端,已做固定,做出了第一批火炮。
当然这次虽然在李皓的支持下,得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试做,但成功概率很低。
同时以铜和铁分别制作的炮管,在进行第一次测试的时候,造价相对便宜的铁管就全部报废了。
而铜管这边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总体算出来,这成品率还不足一成,可就算是成功的那些,实际能开炮的次数也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