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快到一整年的了。
欧阳修也直接问道:「那按照你的估算,接下来每年的税银能增加多少?」
李皓答道:「要是能严格管理,我预计每年盐税能增加七百万两。」
这下众人是真的坐不住了,虽说你这个数字相比刚刚的,是差了不少。
但这是每年都会有的,那差别可就大了,而且这还只是清查了淮盐,要是把井盐和解盐也都清查一遍,那每年税赋是不是就能涨一千万两。
这么想着,赵祯突然有股子冲动,想把李皓直接排出去接着去查盐税之事。
但李皓此时却给赵祯浇了泼冷水:「虽说如此能增加赋税,但此举却过于消耗民力,在没有解决如今官盐存在的问题,臣不认为这样是件好事。」
这话就让几人有所不解了,欧阳修问道:「你说官盐存在的问题,具体是说什么。」
李皓答道:「此次巡盐,我在走访一趟之后,感触颇深。
首先是盐户问题,私盐之中很大一部分盐户私下向盐贩售卖的,至于他们为什么会情愿冒着杀头之罪,如此做。
本来我也不太理解,但当我清查之后再去到盐场,才了解到真实情况。
因为盐户的盐只能卖给官府,所以负责的官员就刻意压低收盐价格,抬高售盐价格。
竟令盐户自己都吃不起盐,这生计难以维持,他们也只能另谋出路,将盐偷偷卖给盐贩。
…
二来是官员与盐商勾结的问题,盐商直接堂而皇之的从官盐里面拿货。
而后为了保证重量,相应官员便会在官盐之中掺杂沙子或者小石头,导致官盐的质量极差,都比不得私盐好。
而且私盐不用缴纳盐税,即使加上贿赂官员的费用,其价格依然比官盐低,但质量却优于官盐。
这两相对比,百姓自然会转而购买价廉质优的私盐。
另外地域专卖制度,也有问题,而这些问题绝非是撤换一批官员就能解决的。
若不能真的解决这些事情,单一去禁绝私盐,很难达成效果,而且于民有害无益。」
听到百姓因此受苦,赵祯陷入了沉思,从本心中赵祯绝对是个爱民的好皇帝,可官盐收入占事朝廷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