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之事除了后人评说,还有历代华夏先贤论断……
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对于华夏人来说,这神明可不是那些虚构出来的神仙,而是那些不断进取,最终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贤们。
而这也正是华夏一族每每到了危机之时,总是会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将民族重新导入正轨之中的原因……
举头三尺有神明,胸中亦有大义!
这才是身为华夏人的风骨!
……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是仪,正满脸纠结的静坐在家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皇宫之中,孙太后此刻正眯着双眼,其目光之中,甚至流露出了肉眼可见的危险!
“来人!传本宫懿旨,三日之后邀关内侯刘章入宫赴宴……”
“喏!”
孙太后摆了摆手,示意女官退下,随后这才低声自语道。
“是仪也不可靠了吗?这刘章还真是有着如妖魔般的蛊惑人心之能啊……”
孙太后明诏刘章入宫赴宴,自然瞒不过朝中文武。
于是乎,洛阳城内,官绅与百姓,在孙太后的懿旨下达之后,出现了泾渭分明的议论之声。
官绅自然是在猜测事情的最终走向,而百姓的视线则集中在了清流言官们纷纷涌入官报任职之事上。
没办法,那些清流言官们一时之间还是有些难以适应官报的风格,写出来的文章辞藻虽然华美异常,但的确是让普通百姓看得有些一知半解。
热议也就在所难免了。
至于孙太后宴请刘章一事,只能说皇宫虽是一座围城,但其隔绝的只是来自民间的目光而已……
这一点正如刘章所言,上位者总是需要保持些许的神秘与威严,这也是被刻意划分出来的阶级界限的表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