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
民族
解决周边民族的政策与措施
西北边务
自汉末以来,西北匈奴、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势力张大。有鉴于此,司马炎在位期间,首先着力加强西北军政建设:置护西戎校尉于长安,例兼雍州刺史,管理关中氐、羌、杂胡事务;置护匈奴中郎将,驻晋阳,管理匈奴、杂胡及北部鲜卑等族事务;置护羌校尉, 驻姑臧,管理陇西、河西地区羌族、杂胡、鲜卑等族事务。又设晋昌郡,归凉州刺史管辖。此外,置西戎校尉、护羌中郎将、护戎中郎将等,对西北各少数民族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镇守关中、陇右这一中原政权防御西北少数民族的核心区域的将帅人选,司马炎很是重视,先后用宗室司马泰、司马骏驻守关中,以抵御陇西鲜卑与羌人的骚扰。泰始五年(269年),新设秦州,并以重将胡烈任刺史,以威制“羌戎”。当胡烈兵败而死后,司马炎一度让权臣贾充出镇长安,想以其镇守边疆。此事虽未得实行,但也体现了他用重臣镇服西北少数民族的想法。在派兵抵御鲜卑、匈奴、氐、羌等族进攻的同时,司马炎还比较重视政治抚纳,如假授氐人首领杨飞龙为平西将军。当时羌人在边立功者,也能受到封侯的奖赏。155
西晋立国以来,沿袭曹魏旧制,在西域设置戊己校尉和西域长史,仍分驻高昌、海头,负责军事、屯田和监护西域各城郭政权。其组织机构严密,能快速通达晋廷政令。咸宁初年,戊己校尉马循曾先后击破邻近鲜卑部落的反乱。同时,西晋朝廷与西域各国保持了友好的关系。焉耆、龟兹、大宛、鄯善、康居等国相继遣使入朝进贡,晋也对西域诸国多加封号。其中大宛统治者蓝庾在太康六年(285年)被司马炎册封为王。蓝庾死后,其继承人摩之遣使进贡汗血马。20世纪初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的“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鄯善、焉耆、兹龟(龟兹)、疏勒、于阗王写下诏书到”木简,显示了五国与晋的从属关系。晋维持与西域良好关系,并实行有效的管理,拓通了中亚的商路,并促进了西北各族的往来。155
北部及东北边务
晋北部及东北边疆,居住着鲜卑、夫馀、挹娄、高句丽等诸多民族。其中以鲜卑势力最强,北有拓跋鲜卑,东北有慕容鲜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