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们说,海上的风,你不知道从哪里来,有时候从天上来,有时候从侧面来,有时候又是到处都在来。”
“海上的每一个地方,风的大小和来向与去向都不一样。”
“所以,你们必须模拟出海风的效果!”
“怎么模拟?”
“就是一个字,怎么乱就怎么来风!”
“我们生产的每一杆火龙出水的外壳,都必须在这个风洞里稳定,才能交付弹药填装!”
“尤其是龙头和龙尾两个部分,但凡有一点偏,就得拿回去重新校正”
叶青三人的眼里,风洞房的上下左右,全是火力鼓风机,小伙子们也在卖力的操作。
而正在风洞里接受测试的外壳,却表现不那么尽如人意。
叶青知道,他提供的图纸没有问题,外壳的流线设计也没有问题。
有问题的是当前的工艺水平!
尽管他这里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遥遥领先当前时代三百年的水平,但还是精度不够啊!
精度不够怎么办呢?
没有校正机械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人工慢慢的校正,慢慢的敲敲打打!
看着这一幕,叶青都不好意思催他们加快工期了!
这所谓的‘火龙出水’,其实就算是没有他叶青,也会在十六世纪的明朝中叶出现!
它是我国古代水陆两用的火箭,也是二级火箭的始祖!
现在还没有的《武备志》之中,就有大量的文字记载。
文中记载:火龙出水为茅竹五尺,去节,并用铁刀刮薄,前后各装上一个木制的龙头、龙尾。
龙头的口部向上,龙腹内装有神机火箭数十枝,把火箭的所有药线全部连在一起,由龙头下部一个孔洞里引出。
然后又在龙身的前后,各倾斜装载两个大火箭筒,把它们的药线也全部连在一起。
文中还记载:在水战之时,可离水三四尺燃火,即飞水面三里之远,如火龙出于江面。
筒药将完,腹内火箭飞出,人船俱焚!
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使用火龙出水时,先由龙的四个大火箭筒,推送火龙前进。
当火药快要燃烧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