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噗小说 > 历史军事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675章 明教教众需要武装保卫波斯总坛么?(3/7)
提过这个说法。”

    “中原的明教信众,都不一定知道自己这个教派是从波斯来的呢。”郭康倒是很确定:“不过这同样不止是明教的特色,基本上所有宗教都差不多。”

    “之前我们不是还在说,相比于宗教,文化习俗才是更难改变的。所以,想要更好地传播,宗教就必须针对当地的文化特色,进行调整。本地化做得越好,传播起来就越方便,教会就越有生命力。”他说着,举例道:“我们这几天,不是见了几次科普特教会的人么?你们注意过他们的标志么?”

    “是哪个标志啊?”王大喇嘛问。

    “就是那个老版本的十字架。”郭康说。

    “圆圈下面带个‘t’那个?”朱文奎也想起来了:“让娜之前给我看他们的收藏,好像就有这东西。”

    “是的,就是那个。”郭康点点头:“那其实不是十字教兴起之后的新发明,而是远古埃及人就开始用的‘安卡’符号——教会连改都懒得改,就直接用了。只不过名字改叫‘科普特十字’了,还说是他们亚历山大牧首区的专有符号。”

    “那可是真的……很本土化了。”脱欢咋舌道。

    “不止符号。当年传教的时候,很多埃及人直接把圣母当伊西丝,天兄当荷鲁斯来拜。”郭康补充道:“总体来说,当地文化如果比较弱势,那么教会就会更多地保留下来自己特色;但如果当地文化底蕴丰富,难以改变,那教会就得做出更多的妥协了。埃及这种情况,就是个例子。”

    “有道理。”脱欢听明白了。

    “要我说,摩尼教衰落,导致大家和波斯总部那边失去联系,对于明教,反而是个好事呢。”郭康继续评论起来:“像我们拜上帝教,要想在塞里斯发展起来,估计也得等欧洲本土的文明彻底衰落,才可以了。”

    “这又是怎么得出来的结论?”这下,朱文奎也好奇起来了。

    “这也个老问题了。如果坚决不进行改变,那么就根本传不下去么。但如果老老实实地进行本土化,又容易被其他地方的教友指责为异端。为什么埃及和叙利亚那边,异端总是这么多,我估计也是一样的情况。”郭康回答。

    “而最遥远、文化最与众不同,底蕴也最丰厚的地方,你们觉得是哪?”